備忘稿
大綱
以賽亞書第十二課:賽40:1-42:17
以賽亞書40-48章引言和大綱
耶和華將臨(40:1-11)
創造地極的主(40:12-31)
上帝審訊列國(41:1-29)
耶和華的僕人(42:1-17)
以賽亞書40-48章引言
使用詩歌體。
是連貫,並非完全獨立的詩歌。
百姓已在巴比倫,塞魯士(古列)已為波斯國的王(41:2-4, 25; 44:28; 45:1)。
耶和華快要來拯救祂的子民。
塞魯士(古列)會讓以色列回耶路撒冷。
以賽亞書40-48章的大綱
40:1-11:耶和華將臨
40:12-31:創造地極的主
41:1-29:上帝審判列國
42:1-17:上帝的僕人
42:18-43:7:瞎眼、聾耳的僕人得救贖
43:8-43:13:耶和華和以色列
43:14-44:5:出於恩典的救贖
44:6-23:以色列的救贖主與偶像的對比
44:24-45:13:塞魯士受膏
45:14-25:列國悔改
46章:偶像跌倒,耶和華施行拯救
47章:嘲弄巴比倫的歌
48章:歷史和預言
耶和華將臨(40:1-11結構)
這首詩有序言(1-2節)
第一段詩(3-5節)
第二段詩(6-8節)
第三段詩(9-10節)
尾言(11節)
三個動詞:安慰、說安慰的話、宣告
主題:宣告
耶和華將臨(40:1-2)
立刻遇到40-55章的主要的主題:安慰。
三個祈使句:「安慰」、「說安慰的話」(原文:對...的心講,見創34:6)、宣告。
對誰說的(原文用複數)?七十士譯本:祭司們;Targum:先知們(參第6章,以及耶23:22)。
受詞為「我的百姓」和「耶路撒冷」。
從這些句子感到耶和華對以色列的溫柔、對耶路撒冷的愛。
關係:「我的百姓」,「你們的上帝」。
「你們的上帝說」的「說」yomar( 1:11, 18 ):「在說、常常說」。
要說甚麼內容:三個以ki 引出的句子。「戰爭」,或作「勞苦」(伯7:1; 14:14)。
第二句:罪已赦免了,第三,上帝懲罰已經夠多,她不需要再受苦。
耶和華將臨(40:3-5)
先知在上帝的會中,聽見聲音(參第6章),但不說明是誰講話。
耶和華曾經率領他們經過曠野進入迦南;要為祂預備道路。
從前耶和華的榮耀在會幕那裡顯現,給以色列看;耶和華的榮耀要在曠野顯現,使「凡有血氣的」看見。
這是確定的,「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」,或許可翻譯為:「因為這是耶和華的口〔先知〕說的」。
耶和華將臨(40:6-8)
「有一個人說:我喊叫甚麼呢?」七十士譯本:「我說:...」(原文子音經文不變)。
要喊叫的:7-8節。
「百姓誠然是草」 強調不能倚靠人,對比下面說的(故不要聽BHS編者的建議,把這句刪除)。
第一段:「因為這是耶和華的口說的」,第二段:「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」。
耶和華將臨(40:9-10)
「報好信息給錫安的」或作「報好信息者錫安」。既然「報好信息的」原文用陰性(「城」是陰性名詞),所以後者可能較合理。已蒙好信息的百姓要自己報好信息。
登高山,是為要報給更多的人。
錫安要把這好信息報給「猶大的城邑」。
三個hinne(h):
hinne(h) !你們的上帝。(百姓曾離棄主,故祂也曾離棄他們)
hinne(h)主耶和華像大能者臨到(耶和華的膀臂是祂救贖百姓的工具,見48:14; 51:5; 52:10)。
hinne(h)賞賜在祂那裡,祂的報應在祂面前(要賞賜祂的百姓,要報應祂的仇敵)。
耶和華將臨(40:11)
耶和華為牧羊人,見以西結書第34章。
當人軟弱如小羊,耶和華要在懷中抱他們。
乳養小羊的需要慢慢地引導,主關懷人個別的情況。
創造地極的主(40:12-31分段)
第一段詩:誰創造宇宙?(12節)
第二段詩:誰幫助上帝造世界?(13-14節)
第三段詩:列國在祂面前好像虛無(15-17節)
第四段詩:偶像不能動(18-20節)
第五段詩:大自然的主、歷史的主(21-24節)
第六段詩:沒有人或神能與耶和華對比(25-27節)
第七段詩:永生上帝(28-31節)
創造地極的主(40:12-17)
12節:誰創造宇宙?不是要得答案,目的是叫讀者仰望創造一切的耶和華。
先知形容祂像工程師把宇宙裡的東西詳細地測量,看每一樣需要有多少。
12節第二句的「量」原文:tikken;13節「測度」是同一個動詞。
14節:「祂與誰商議,誰教導祂」,指出沒有人或神教導祂。
15-17節:先知把列國和耶和華作比較:「看哪,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,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;他舉起眾海島,好像極微之物。」
創造地極的主(40:12-17)
18節:「你們就竟將誰比上帝?」
「偶像是匠人鑄造,銀匠用金包裹,為他鑄造銀鍊。」(19節)。
因聖殿已拆毀、其中的器皿已擄去、上帝的百姓被擄到馬獨克神之地,故耶和華與偶像不同的信息對他們非常重要。
各種宗教的神學對被擄的以色列人不重要,重要的是:惟獨耶和華是真神,惟獨祂能拯救他們。
創造地極的主(40:21-24)
21節:四個以「你們豈不」開始的疑問句:說的是很明顯的事。
明顯的道裡:「上帝坐在地球大圈之上;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。他鋪張穹蒼如幔子,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。」(22節)。
原文22-23節的三個雙行句都以分詞開始:
「那坐在地大圈之上的」 - 耶和華和世人做對比
「那鋪張穹蒼如幔子的」- 說明上面的耶和華在做甚麼
「那使君王歸於虛無的」- 耶和華使世上的王歸於虛無
24節三個「剛才」:世上的王算甚麼。
創造地極的主(40:25-31)
25節:不需要回答的疑問句作結論
以色列周圍的民族認為星星是神,但是耶和華創造天星,天天「按數目領出」(26節)。
27節:既然上帝認識每顆星星的名字和位置,祂也必定知道以色列人的情況。
現代中文譯本:「上主是永恆的上帝!他創造了全世界。」(28節)
因為祂不會疲乏,所以祂也能使疲乏的人得能力,為軟弱的人加力量。
人會疲乏也會跌倒,所以不要倚靠世人,他們不能幫助。
要倚靠耶和華,因為祂才能使人「從新得力。(31節)
上帝審訊列國(41:1-29結構+第1節)
  序言(1節)
耶和華興起塞魯士:發言者為耶和華,祂對列邦講(2-4節)
  列邦的偶像:敘述(5-7節)
    我的僕人以色列:耶和華對以色列講(8-16節)
    困苦窮乏的人:耶和華論窮乏人講(17-20節)
  列邦的偶像:耶和華對列邦講(21-24節)
耶和華興起塞魯士:耶和華對列邦講(25-29節)
上帝審訊列國(41:2-7)
當代歷史的例子證明耶和華是歷史的主:塞魯士。莫德則認為這一段經文沒有特定的對象,而以賽亞後來應用在塞魯士身上。
「誰從東方興起一人,憑公義召他來到腳前呢﹖」
在第2節,和合本加了「耶和華」,這樣就破壞了這幾句的邏輯。
下面再次問是誰(4節),把例子所顯現的擴展成原則:「從起初宣召歷代」。
最後給正確的答案:「我—耶和華是首先的,也與末後的,就是我」(參賽43:10, 13; 46:4; 48:12)。
5-7節:列邦針對耶和華所做的,表現出來的反應。他們害怕,彼此支持拜偶像。
上帝審訊列國(41:8-13)
耶和華對以色列說話。
8-9節都是上帝稱呼以色列的話,強調上帝的揀選和祂曾所講的應許。
第10節:要求與外邦不同的作為:「你不要害怕,...不要驚惶」。
前面看見:亞哈斯和希西家都不要懼怕。
兩個「因」:我與你同在,我是你的上帝。
三個應許:我必堅固你,我必幫助你;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。
11-13節:耶和華對以色列講論到壓迫以色列的外邦。
仇敵必受審判,他們的攻擊不會成功。
「因為我耶和華─你的上帝必攙扶你的右手,對你說:不要害怕!我必幫助你。」(13節)
上帝審訊列國(41:14-20)
「你這蟲」,現代譯本所寫的:「你雖弱小」。是以色列的情況。
「救贖主」(go’el)是有責任買回人或土地的親人。
15節:主要使以色列打破分散攻擊他的人,如同一個新的打穀機磨麥一樣。
打糧後,就要簸揚,結果敵人都是糠秕,被風吹去,主的百姓倒要以耶和華為喜樂(16節)。
17節:耶和華要拯救困苦貧乏的人(詩12:5; 35:10)。
以色列這時正是軟弱、痛苦的人,耶和華說要幫助他們。
18-19節:耶和華要曠野變為充滿水的樂園(參35:1-2)
20節:結果和目的:「好叫人看見,知道,思想,明白,這是耶和華的手所做的。」
莫德:巴勒斯坦的樹。
上帝審訊列國(41:21-29)
21-23節:耶和華挑戰偶像來呈上他們的案件。
1. 說明他們以前曾預言甚麼
2. 講將來要發生的。
24節:上帝作結論:「看哪,你們屬乎虛無;你們的作為也屬乎虛空。那選擇你們的是可憎惡的。」
上帝興起塞魯士來審判列國,偶像都沒有預見。
只有耶和華自己預言的(27節)。
偶像都沒有價值(29節)
耶和華興起塞魯士為要釋放自己的百姓,列邦因懼怕而拜偶像。
塞魯士的出現,證明偶像沒有用。
惟有耶和華知道將來,惟獨祂控制世界的歷史。
耶和華的僕人(42:1-17結構)
耶和華的僕人(42:1-17-引言)
B. Duhm:四首僕人歌:42:1-4 (-9); 49:1-6 (-7/-9); 50:4-9; 52:13-53:12。
許多學者認為:雖然上下文屢次提到耶和華的僕人,但所講的卻不同,無法將兩者一起解釋。
僕人是誰。建議:摩西、耶利米、先知自己、以色列的王、以色列等。
Young、Muilenburg等則認為四段經文可以在上下文中解釋,與上下文沒有衝突。
我個人認為應該先嘗試在上下文解釋。
耶和華的僕人(42:1-3)
耶和華用第三人稱形容祂的僕人。
1節:「看哪」來叫人注意。
前面說耶和華已興起一個人:塞魯士。
第41章:耶和華的僕人是以色列。
相同之處:僕人是耶和華所扶持的(41:10; 42:1),所揀選的(41:8; 42:1)。
42:1-4裡更具體地以個人的角色來描述。
上帝要把自己的靈賜給他,參11:2。用法與32:15; 44:3等只百姓的經文不同。
3節:「公理」mishpat:
- 是以色列要表現出的(1:15; 5:7),
- 大衛子孫的國度會「以公平(mishpat)公義使國堅定穩固」(9:7)。
- 也是上帝的一個特色。
耶和華的僕人(42:2-4)
外邦要來到錫安尋求上帝(2:3),僕人要把公理傳到他們那裡。
耶和華看重軟弱的人,祂的僕人有一樣的態度和作為(2-3節)。
耶西的本所發的條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(11:3-5),僕人憑著真實將公理傳開(42:2-3)。
訓誨必出於錫安(2:3),海島都等候僕人的訓誨(42:4)。
按上下文, 42:1-4的僕人應是以色列,不是需要拯救的以色列,乃是要成就耶和華之使命將來的以色列。
將來的拯救是耶和華要成就的(2:2-4;41章和42:10-17〕,藉著大衛家將來的嬰兒成就(9:6-7; 11:1-9)。
以色列將來要成就上帝給她的使命,是以一位代表來成就。
耶和華的僕人(42:5-9)
5節:先知介紹耶和華。
6-7節:耶和華針對祂的僕人講,內容仍然是以色列的使命:要作外邦的光,要釋放捆綁的人。
「作眾民的中保」:librit am「為百姓的約」,am -「百姓」用單數,「外邦」則用複數。因此,am應是指以色列(見49:8)。
這樣,耶和華的僕人(以色列)與百姓(以色列)分開:以一位代表成就上帝所給她的使命。
上帝要使這位僕人作「百姓的約」的意思應該是他要作耶和華與百姓之約的中保。
作外邦的光:他要為列國帶來拯救(見9:1-2; 42:16)。
關於開瞎子的眼睛,見35:5。
最後耶和華宣揚不會把祂的榮耀歸給偶像:所應許的祂必定成就,不會讓祂榮耀的名受到損失(9節)。
耶和華的僕人(42:10-17)
10-12節:既然上帝藉著祂僕人要為外邦施行拯救,所以全世界當讚美耶和華。
祂要施行拯救,也要打敗一切反對祂的力量(13節)。
14-17節是耶和華自己在說話:他要開始動。
生產的比喻強調新生命,同時說明因上帝要救祂的子民而受苦、付代價。
上帝首先要做的就是奪去一切人所倚靠的,如水、植物,等等(參亞9:10)。
隨後上帝要領祂的子民回本地,「瞎子」強調他們必須倚靠耶和華,否則找不到路。
「瞎子」在黑暗中,但耶和華要為他們造光。
「這些事我都要行,並不離棄他們。」(16節)
既然這都是耶和華做的,所以拜偶像的人沒有希望(17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