備忘稿
大綱
以賽亞書第六課:6-7章
6:1-8:18的結構
以賽亞蒙召(6章)
若不信,就不得立穩(7:1-9)
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0-25)
6:1-8:18的結構
以賽亞蒙召(6章)
以馬內利(7:1-8:10)
a)若不信,就不得立穩(7:1-9)
b)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0-25)
c)亞述王為上帝審判之工具毀滅亞蘭和以色列北國(8:1-4)
d)亞述王會攻擊猶大(8:5-8)
e)以馬內利「8:9-10」
以賽亞的使命(8:11-18)
以賽亞蒙召(6章)
「回憶錄」(6:1-8:18)使用敘述法。
耶和華與先知對話,對話類似於詩歌體。
撒拉弗讚美耶和華,並施行其命令。
百姓只被提到。
以賽亞蒙召(6:1-4)
烏西雅駕崩的那年:巨大變化的時刻。
王過世,但主還在的寶座上。
王的衣服是其榮光的象徵。
以賽亞看見耶和華在天堂的宮殿。
「撒拉弗」-sarap與「燒」相關。指毒蛇(民21:6;申8:15)、飛蛇(賽14:29; 30:6)、某種天使(本章)。
撒拉弗在耶和華面前遮蓋身體。
聖哉、聖哉、聖哉。
殿充滿了煙雲(出40:34-38;王上8:10-12)。
以賽亞蒙召(6:5)
「禍哉!我滅亡了!」:在聖潔的上帝面前,人就看見自己的罪與不潔淨。
Targum:「我是該責備的罪人」;彼得(路5:8 ):「主阿!離開我,我是個罪人!」。
「不潔淨的嘴唇」:無法給耶和華合適的崇拜。
先知和百姓沒有資格親近耶和華。
「王」由第1節裡的「王」成對比。
「萬軍」:
※ 軍隊,即耶和華是以色列軍隊的元帥。
※ 「天地萬物」(創2:1),祂創造及保守萬物;
※ 天軍的元帥(書5:13-15)。
※ 強調耶和華的大能大力。
以賽亞蒙召(6:6-8)
拿壇上的紅炭沾先知的嘴呢?:上帝藉著壇上的血赦免百姓的罪(利17:11)。
「赦免了」- tekuppar :「蒙贖罪」(出29:33;民35:33)。
只有已蒙赦免的人才能為上帝去傳揚祂的話(太20:28)。
複數「我們」有何意義(參創1:26)?
以賽亞蒙召(6:9-13)
2-5章為背景。
以賽亞愈講,他們的心就愈剛硬。
對不要信的人,耶和華最後會用祂的話來使他們更剛硬。
常不理上帝的道,必失去聽道的能力,不可能會再「回轉過來,便得醫治」。
直到城邑荒涼,無人居住。
第12節:使他們的地荒涼的是耶和華。
「所剩下」的主題:審判多麼的嚴重。
樹   。
最後一句在七十士譯本沒有,但昆蘭的以賽亞本有。
耶和華是聖潔的上帝,以色列所剩下的也是聖潔的「種子」。
若不信,就不得立穩(7:1-9 結構)
把情況說明( 1-2節)
耶和華給以賽亞的話(3-9節)
   A:以賽亞自己要做甚麼(3-4節)
   B:先知要對王傳揚的話(4節下-9節)。
a) 亞哈斯不要懼怕(4節下)
b) 敵人想做的(5-6節)
c) 耶和華論他們和他們計劃的話(7-9節上)
d) 對大衛家的勸勉(9節下)
若不信,就不得立穩(7:1-2)
公元前734年左右:兩國攻擊耶路撒冷沒有成功(賽 7:1=王下16:5 )。
莫德憑著歷代志28:5-15,認為以色列和亞蘭兩次攻擊亞哈斯,但不一定要這樣解釋。
第2節:兩國尚未攻擊,耶路撒冷王聽到兩國結盟的消息。
從特樂但的碑文可見,猶大國可稱為「大衛的家」。
以賽亞書上第一次提到大衛。
大衛家的王懼怕仇敵。
若不信,就不得立穩(7:3-6)
「施亞雅述」- she’ar yashub(參6:13)。
yashub:「歸回」或「悔改」。
亞哈斯要選擇。
王巡察池的水溝頭,擔心敵人攻擊時城裡的供水。
不但說:不用怕,乃是說:「要謹慎安靜。不要害怕」。
王不要怕,並不是情況不嚴重:兩王想要攻擊猶大,擾亂它,攻破它,叫王下台,另立傀儡王。
若不信,就不得立穩(7:7-9)
耶和華才是主(Adonay);祂才有主權。
仇敵的「頭」只不過是人和人所造的武力城堡。
65年:可能指亞述王以撒哈頓把外邦人搬到撒馬利亞,使他們不再是 ‘am - 「民」(王下17:24;拉4:2)。
亞哈斯不要害怕,是因為耶和華已決定要使仇敵乃要滅亡。
害怕人就表示不信靠耶和華。
最重要的是王與耶和華的關係。
大衛家的選擇:靠人,或者要靠主?
「你們若是不信(ta’aminu),定然不得立穩(te’amenu)。」 (參撒下7:16)。
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0-25結構)
先知與王的對話( 10-17節)
※ 耶和華對亞哈斯的話( 11節)
※ 王的反應( 12節)
※ 先知對大衛家的信息( 13-17節)
四個「那時」為結構( 18-25節)
此段落進一步地描述第17節所說的。
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0-12)
記號(Hengstenberg ):
1:上帝說的一個應許(出3:12)。
2:作為象徵事或人(賽8:18)。
3:曾被預言的自然的事(撒上2:34)。
4:證實上帝話語超自然的事(賽38:7)。
 本處:指能像王證明或表示先知的話真的是耶和華所說之話一件事。
王不求記號真實的原因是因為他不要信。
第9節所提的選擇:亞哈斯選擇了不信。
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3-14)
大衛家離棄了耶和華。在第11節說「你的上帝」,在第13節則說:「我的上帝」。
13節「你們」:指大衛家。
「因此引出了一個結論:祂提出的兆頭,是不悅的動作。」 (莫德)
與6:1, 8(7:7:Adonay YHWH)一樣用「主」。
「兆頭」的用法應與11節一樣。
「童女」原文用特定:王知道先知講誰(參彌5:3)。
※ 反映創3:15。
※ 指錫安(參賽49:14-23)。曾講「錫安的女子」(3-4章),但從未稱alma(h)(「童女」)。 
※ 以賽亞的妻子 。
※ 王家的女士。 對大衛家說的,與先知的兩兒不同,報災禍。
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4)
alma(h) (創24:43; 出2:8; 箴30:19;詩68:25;歌1:3; 6:8;賽7:14,共七次)。
al alamot(詩46:1;代上15:20,共二次)。
「未婚」和「處女」是否屬alma(h)的意思成分?
相關的烏加列文字出現幾次,但因為例子太少,所以對這個問題毫無幫助。
先知娘和王家的婦女應是已婚的。
七十士譯本翻譯parthenos,「童女」。
快要出生一個男孩。
「以馬內利」:耶和華還要成就祂曾給大衛家的應許(撒母耳記下第7章)。
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5-16)
亞哈斯所怕的不會發生。
孩子一出生就證明兩國快將被滅,
兩國之滅亡為當信耶和華的記號。
王家嬰兒為記號,主耶穌基督成就了應許(太1:21-22)。
大衛家放棄耶和華,但耶和華卻不放棄祂的應許和祂拯救的計劃。
第16節不大可能是指耶穌小的時候。
Hengstenberg:以賽亞在信仰上把未來彌賽亞的誕生當作現在的。
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7)
按原文,「亞述王」在第17節的節尾。
從第17節的開始,亞哈斯可能不知先知預言好的或壞的。
忽然先知加個新的受詞:「亞述王」。
耶和華要成就祂對大衛家的應許 ,於是提供記號,以及要毀滅亞蘭和以法蓮。但大衛家離棄了耶和華,故王和國要面對災禍。
不是亞哈斯所怕的兩國,乃是王所倚賴的亞述王要懲罰猶大。
以馬內利的記號(7:18-25)
第17節:「耶和華要使日子臨到你」,而18-25節正講那時。
18-19節以蒼蠅和蜂子為比喻來表示敵軍會充滿整個猶大地。
第20節以剃頭刀為比喻說耶和華要使亞述王來。
21-22節:吃奶油蜂蜜,並非因敵軍離開了,乃是因為國家敗亡,只留下曠野牧人吃的東西。
這種食品豐富,是因為剩下的人不多。
23-25節:整個社會崩解,而野地的植物自動地長出來。
當中東的文化崩解,地就歸牧民使用。
耶和華要與百姓同在,但對不要依靠祂的王家和百姓,以馬內利的兆頭預表審判和災禍。